当前位置: 首页 > 企业文化 > 员工风采
文化建设
员工风采
企业荣誉
视频展示
人物 | 把人生的精彩镌刻在边陲公路上
发布者:admin    信息来源:原创    发布时间:2023-09-25     浏览次数:540
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豆瓣网

QQ好友

风一程,雨一程,路一程,筑路二十八载,从风华正茂的热血青年到鬓角飞霜的壮心暮年,现任云南交投公路建设一公司师丘高速公路文山段总承包部第二项目部协调副经理的李锦灿,始终践行着当初在党旗下作出的庄严承诺,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满怀对公路沿线人民群众的感情,用心用情建好一条又一条高速公路,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新时代公路人的使命与担当。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二十余载为边陲筑路

自1995年7月参加工作以来,东奔西走、南征北战,是李锦灿28年来的工作日常。昆曲高速、昭麻公路、保龙高速、元磨高速、墨临高速、腾猴高速、师丘高速等国家重点工程中都留下他坚守初心的足迹。


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即“蜀身毒道”,就是从现今的云南腾冲、梁河、陇川一带进入八莫、密支那等地,再通往印度,2010年春天,李锦灿主动请缨到缅甸八莫至密支那路面项目工作。“半夜睡不踏实,每个星期总会有两三天被枪炮声惊醒!”回忆起刚到密支那的日子李锦灿说道,政局不稳、战事不断、语言不同、风俗习惯不同……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成为影响项目施工的一个个“拦路虎”。作为项目负责人,李锦灿没有退却,他找到当地华人作翻译,并认真学习缅甸语,从“你好”—“敏戈喇把”(中文谐音)、“谢谢”—“杰苏顶把德”(中文谐音)简单的打招呼,到后来不用带翻译也能正常沟通交流,从结结巴巴到对答如流、谈笑风生,李锦灿用一个个中文谐音在两个月时间完全融入了缅甸风俗和文化。


异地修路,安全是最根本的需求,为取得缅甸地方政府对项目建设的支持,他主动登门拜访向其表达了“中缅山水紧相连,千年共饮一江水”的深厚胞波情谊以及八莫至密支那公路建设对地方交通运输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在一次次的交往中,李锦灿和当地驻守部队结下了深厚友谊,项目各施工点入口都有缅甸政府工作人员和部队协助执勤,项目建设也得到了安全保障。每当泼水节、点灯节等中缅传统佳节,项目部和地方政府都会相聚共庆佳节,李锦灿和他的建设团队也在用实际行动招聘当地村民务工、组织技能培训、铺路架桥,与缅甸人民共筑胞波情谊路。


“一条路从无到有,凝聚的是万千筑路人的艰辛付出,承载的是广大群众的殷切期盼!” 2018年时任腾猴高速公路一标段三分部协调副经理的李锦灿,一如既往地坚持用群众观点办好协调保障的各项工作。腾猴三分部项目起于中和镇高田村,止于猴桥镇箐口村,沿线经过2个乡镇,2个村委会,施工路段全长15.3公里,且沿线傈僳、傣族、景颇族等民族村寨较多。项目进场初期,施工面狭窄、进场路不通,机械设备无法进场,职民工驻地征地困难、水电不通,面临的问题层出不穷。“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李锦灿坚信只要工作做得细致、以情感人、和谐办事,一定可以顺利推进征迁协调各项工作。他本着“先交朋友、再谈工作”的原则,带领工程技术人员逐一走访了本路段涉及的村领导,坦诚相见积极加强与县乡村政府部门的联系,并针对征地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有的放矢做工作,帮助村民拓宽和硬化机耕道、修建拦砂坝、清理灌溉沟渠……通过一项项扎扎实实的举措和实实在在的效果凝聚起党和沿线群众同心筑路的磅礴力量。在全体建设者不懈努力和沿线群众鼎力支持下,2020年12月31日,腾冲至猴桥高速公路如期实现通车。

知行合一、笃行不怠,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平时多读书,战时少流血”是李锦灿常挂在嘴边的话,摞满整个柜子的学习资料、一沓泛黄的工作笔记本,见证了他在公路岗位上孜孜不倦的求知路。他始终立足于管用、能用精心选择学习内容,对重要的知识,尤其是高速公路建设热点等内容,不满足于一知半解、蜻蜓点水,力求做到学得深,研究得透,掌握得牢。在学习中,他还主动涉猎土地管理法、民法、建筑学、管理学等多门类知识,做到书越读越精,把关键的东西学到手,提升说话办事、征地协调、工程管理等业务能力,用新的思路、新的途径、新的办法来解决工程建设和征地协调工作中遇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


蓝色是基本农田,红色是生态保护区,红色和蓝色密密麻麻交织在省道S11师宗至丘北(文山段)高速公路地图上,从项目部驻地出发,沿着S206省道由美丽的普者黑到湍急的凤尾河,荷花似锦水如天,山峦如黛流云间,景色美不胜收,旅人络绎不绝,但对于高速公路施工而言,主线、拌合站、弃土场、施工便道的选址、报批、建设工作就变得极为艰难。


省道S11师宗至丘北(文山段)高速公路全长21.19公里,主线永久用地有2409亩,临时用地达1400多亩,其中大部分用地为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区,加之用地审批政策调整等因素,用地审批手续复杂、耗时长久。在主线用地未批复、临时用地报批困难的情况下,作为项目协调副经理的李锦灿没有安于现状等待观望。“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工地看到的全是办法”这句话他常说,亦是这样做的,清晨七点半的双龙营镇红薯山驻地,他装好文件和图纸,带上两名技术员,朝出两脚露,晚归一身霞,辗转于山野农田上,奔走于村委农户家中,曝晒于炎炎烈日下,超前筹划、靠前协调、丈量土地、确认面积、调解纠纷,为师丘高速公路顺利推进打下了坚实基础。现如今,万事俱备只待东风,只待批复文件下发,便可清表进场全面铺开工作面。


经年累月,露往霜来,李锦灿患上了严重的痛风症,痛风发作时腿部疼痛让他行动异常困难,每走一步都付出比正常人钻心的痛苦,但为了保障项目顺利推进,他每天仍坚持在征迁一线。在进行师丘高速公路(文山段)主线用地丈量过程中,由于桥梁大多跨越深凹山谷地带,且桥位大多桩基位于陡峭山坡上,青泥盘盘、折萦岩峦,需要攀附着树枝藤曼才能上山。在云龙大桥征地时,李锦灿和往常一样带头开路,他手揪着树枝,脚寻着石缝,一步一步往前挪,一边走还一边告诉技术员,山陡路险,注意安全。或许是清明谷雨刚过,土质稀松、苔藓遍地,原本作为牵引的树枝被连根拽下,李锦灿顺着岩壁滑倒在地,衣袖和裤脚被撕开了几个口子,左脚也轻微扭伤。休息片刻,他从身旁捡来一根竹竿,撑起受伤的身体,一步一蹒跚仍继续往前走。“这点小伤,算不了什么。”李锦灿对身旁的技术员这样说,或许只是岁月不饶人,尤其是公路人,后来那根竹竿便常伴李锦灿左右。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一枝一叶总关情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说道:“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征地补偿问题是群众最为关注的问题,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在师丘高速(文山段)项目筹备期间,李锦灿坚持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以维护村民合法权益为前提,按照村组干部分界、工作人员丈量、百姓复核签字的流程,认真仔细开展征地丈量工作,坚决做到不让任何一户百姓吃亏,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征地工作稳步推进。


“这是我种了一辈子的地,怎么可能不是我家的”。杉木树下的普格村村民杨叔越说越激动,原本4亩多的土地,现在有2亩多被确认在林场产权内。翻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查看,证书上杨叔的土地确实只有2.49亩。据李锦灿介绍,在师丘高速公路(文山段)项目2号拌合站临时用地租用,同时也是整个项目征地过程中面临的很大争议问题:一方面是农户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与五林场林权证认定重叠;另一方面,农户实际耕种土地面积与五林场林地划定范围有争议;因权属认定不明,不仅征地补偿工作无法开展,还可能损害群众利益。为此,李锦灿走访了普格村村民、村委会蒋支书、镇政府工作人员李红梅等知情人士,详细了解了村民诉求以及历史遗留问题的来龙去脉,摸清其根源问题在于20世纪70年代初,因普格村大多数农户的部分地块栽种了杉木树,后来土地确权时未进行确权,导致了证书面积与实际耕种土地面积差异较大。


面对历史遗留问题,李锦灿本着实事求是、以人为本的原则,从各村民家中找到1999年签订的《农村土地承包合同书》,用合同书中四至界限来证实土地面积,并组织村民到村小组、村委会、镇政府开具了证明,将实际情况及时向县征迁协调指挥部报告。经过十多天的协调,通过村民小组、村委会、镇政府以及各职能部门的多方证实和努力推动下,最终土地权属问题和补偿问题按“遵重历史、照顾现实”的方式得到妥善处理,杨叔和普格村村民如愿得到了补偿,李锦灿也顺利完成了拌合站征地工作。如今,在普格村每次遇到杨叔,他都会邀请李锦灿到家中喝茶闲谈一番,谈起修高速公路,杨叔充满期盼的说:“师丘高速公路修好了,我们的日子也会更好了。”


择一事、爱一行、终一生,既然选择一生筑路,便只顾风雨兼程。都说岁月不饶人,可像李锦灿一样的一线公路人又何曾饶过岁月,在迁延岁月里,每一条大道通衢,每一份初心与坚守,每一份使命与担当,都在他们漫漫人生路上留下了深深的刻印,伴随着他们,一路前行,一路生花。

(公路建设一公司 李其凡)


联系电话:
0871-64113536
地址: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民航路与关培路交叉口融城金阶写字楼A座29至30楼
一部手机办事通
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网站
版权所有:云南交投集团公路建设有限公司      滇ICP备19005621号-1
技术支持:奥远科技